睿顯Reshin淺談專業醫用顯示器選購指南
信息來源:睿顯Reshin 日期:2022-03-09
專業的醫用顯示器,是醫學影像的最終呈現者,在診斷、救治過程中,通過醫用顯示器能精準顯示醫療影像,輔助醫生對患者進行精準的診斷與救治。隨著PACS技術的日趨成熟和普及,以及各種數字影像設備如DR、CR、多排CT、3D圖像等飛速發展,專業醫用顯示器的選購配置成了醫院和PACS集成商關注的焦點。下面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淺談選購專業醫用顯示器需要注意的要點。
一個專業的醫用顯示器,必須支持DICOM PART14的標準,也就是說必須具備調整DICOM標準曲線的能力,使其和DICOM標準相吻合,從而保證影像的顯示質量。DICOM 是 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 的英文縮寫,即醫學數字成像和通信標準。醫學影像設備的生產商(美國電子制造業協會 NEMA)與 DICOM 標準的潛在用戶(美國放射學會 ACR)建立這個標準。在 DICOM 標準中定義了影像及其相關信息的組成格式和交換方法,人們借此可以在影像設備上建立一個接口來完成影像數據的輸入/輸出工作。
灰階是指顯示器顯示從最亮值到最黑值之間所能夠顯示的層次,即亮度的明暗程度,灰階數越多,灰階的過渡越平滑?;译A是真實顯示醫學圖像中患者病灶的一個重要參數,灰階的層次越多,越能夠保證較高的讀片質量,對早期病灶的診斷有很大幫助。普通顯示器有 8bit,用于顯示彩色圖象,無灰階要求;醫用顯示器一般范圍10bit-16bit,用于顯示 X 光灰階圖象,與診斷相關。
高亮度可拉大最黑到最白之間的灰階度。由于醫用顯示器需要高灰階來表達醫療放射影像,高亮度相應拉大了最黑到最白之間的灰階度,為醫師的診斷提供了等同于膠片的灰階效果。
普通顯示器亮度在 200-300cd/m2,無亮度恒定的要求,而醫用顯示器高達1000 cd/㎡,并要求3萬小時甚至10萬小時亮度值保持不變。亮度恒定對醫用顯示器而言很重要,保證顯示器亮度不隨時間變化。 實驗研究證明,顯示器亮度與肉眼敏感度的關系,當亮度在 500 cd/m2 時,肉眼敏感度為700,當亮度在 800 cd/m2 時,肉眼敏感度為 777(最大),理想亮度在 400~500 cd/m2,在真正應用中亮度值基本設定在 400-500 之間,這樣使用者才不會感到疲勞。
單位面積內實際顯示像素的數量為分辨率,普通顯示器有:1024*768,1280*1204;基本上是橫屏顯示,不需要橫/豎屏轉換;醫用顯示器要求高分辨率大多數在 1280*1024 以上,根據影像的需要,可以橫/豎屏轉換。醫用顯示器的分辨率與價格成正比,與放射設備的分辨率正相關,相應的設備應當配套相應分辨率的顯示器。
·1024*1280(豎屏)/1280*1024(橫屏),稱為1百萬像素(1MP),常用橫屏顯示, 多適用于CT、MRI、數字胃腸機;
·1200*1600(豎屏)/1600*1200(橫屏);稱為2百萬像素(2MP),簡稱1K,常用豎屏顯示, 多適用于CR、DSA、數字胃腸機、PACS閱片工作站;
·1536*2048(豎屏)/2048*1536(橫屏);稱為3百萬像素(3MP),簡稱1.5 K,常用豎屏顯示, 多適用于CCD-DR、PACS診斷工作站;
·2048*2560(豎屏)/2560*2048(橫屏);稱為 5 百 萬像素(5MP),簡稱2 K ,常用豎 屏顯示,多適用于平板DR、乳腺機、PACS診斷工作站。
響應時間是指各像素點對輸入訊號反應的速度,即像素由暗轉亮或由亮轉暗的速度,通常都是以毫秒(ms)來計算。人能夠接受的畫面顯示速度一般為24張/秒,如果顯示速度低于這一標準,人就會明顯感到畫面的停頓和不適。按照這一標準計算,每張畫面顯示的時間需要小于 40ms。在醫用顯示器的選配上,由于 CT、MRI、CR、DR 影像多為靜態影像對響應時間無過高要求,醫用顯示器的響應時間有50ms、35ms、25ms,瀏覽影像時均沒有太大的差異。但是在播放動態影像的系統配置時,如心血管機和數字胃腸機,就要首選響應時間在 25ms 以下的醫用顯示器。
對比度也叫動態范圍,對比度率是描述顯示器能顯示黑與白之間的差別,表達顯示器最亮值和最暗值之比,對比度越高,圖像愈清晰。普通顯示器在 300:1~400:1,醫用顯示器在 600:1~1000:1。但是當對比度達到到某一程度后,色純度會出現問題,只有亮度與對比度搭配得恰到好處,才能夠呈現美觀的畫質。一般選擇對比度≥600 較好。
顯卡精度的高低直接影響輸出圖像質量的好壞,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盡量選擇高bit的顯卡較理想。目前的醫用顯示器都是灰階的,而市場上的顯卡一般為彩色,無法精確表達出灰階的差異,必須配備專用的顯卡。
·普通顯示器有:內存、速度、3D指標、常用AGP插槽
·醫用顯示器有:常用PCI插槽、顯示模式、一卡兩顯、主副顯示互換、彩色—黑白轉換、橫/豎屏轉換等
①顯示模式:由于診斷工作站需要兩臺或多臺顯示器時,顯卡應當有靈活的顯示模式,便于醫生的診斷。顯示模式有:獨立顯示、擴展顯示、復制顯示;
②一卡兩顯:當一臺工作站配有兩臺顯示器時,顯卡有兩個輸出口;
③主副顯示互換:當工作站有一臺普通顯示器,同時有一臺或多臺醫用顯示器時;設定普通顯示為主顯,醫用為副顯時,普通顯示器和醫用顯示器分別顯示彩色和灰階圖像時,彩色不應有缺色,灰階不應有斷層;
④橫/豎屏轉換;普通顯卡有橫屏顯示,而醫療專用顯卡有橫/豎屏顯示設置。
普通顯示器有: 有環保、電磁學相關認證,醫用顯示器有: 不僅有環保、電磁學相關認證,更重要的是有醫療行業認證,才可以進入醫療領域,被法律承認。比如CCC、UL60601。
普通顯示器無專業液晶屏的保護屏,電源為內置方式無特殊要求。由于教學的要求和醫生的習慣,醫用顯示器專配有液晶屏的保護屏,醫用顯示器為了提高電氣及電磁輻射的安全性,采用外置式電源適配器。
選購專業醫用顯示器時需要考慮的因素有許多,除了它表面的品牌和價格,還有了解其內部的一些顯示屏的專業知識,如對比度,接口,色彩偏差等等。選購時能夠對它的基本部件和顯像原理有一定的基礎知識了解,能幫助我們選擇更好更合適的醫療顯示器。